简述学前儿童身心发展的趋势
简述学前儿童身心发展的趋势,身心发展是家长都都关系的问题,儿童的身心发展一般都是从简单到复杂,从具体到抽象,从被动到主动,从凌乱到体系。以下简述学前儿童身心发展的趋势。
简述学前儿童身心发展的趋势11、 从简单到复杂
儿童最初的心理活动,只是非常简单的反射活动,以后越来越复杂,这种简单到复杂的发展趋势又表现在两个方面。
(1) 从不齐全到齐全。儿童的各种心理过程在出生的时候并非已经齐全,而是在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。比如,头几个月孩子是不会认人的,1岁半以后才开始真正掌握语言,逐渐出现思维和想象。各种心理过程出现和形成的次序,服从由简单到复杂的发展规律。
(2) 从笼统到分化。儿童最初的心理活动是简单的,后来逐渐复杂和多样化,例如:婴儿的情绪最初只有笼统的喜怒之别,之后逐渐分化出愉快,喜爱,惊奇,厌恶等各种情绪。
2、 从具体到抽象
儿童的心理活动最初是非常具体的,以后越来越抽象和概括化,儿童思维的发展过程就典型的反映了这一趋势。幼儿对事物的理解怎么具体形象化,比如他们认为儿子总是小孩子,不理解“长胡子的叔叔”怎么会是儿子?成人典型的思维模式——抽象逻辑思维在学前末期开始萌芽,发展。
3、 从被动到主动
儿童心理活动最初是被动的,主动性逐渐得到发展。主要表现在:
(1) 从无意到有意发展。新生儿的原始反射 ……此处隐藏993个字……p>人的个性的初步形成,是从学前期开始的。在学前儿童个性形成中,自我意识的发展,起着重要的作用。
一、从轻信成人的评价到自己独立的评价
学前初期儿童对自己或别人的评价往往只是成人评价的简单再现,而且,对成人的评价,有一种不加考虑的轻信态度。例如,他们评价自己是(我不是)好孩子,是因为“老师说我是(或不是)好孩子”。到学前晚期,开始出现独立的评价,渐对成人的评价持有批判的态度。如果成人对儿童的评价不客观、正确,儿童往往会提出疑问,申辩,甚至表示反感。
二、从对外部行为的评价到对内心品质的评价
学前初期儿童一般只能评价一些外部的行为表现,还不能评价内心状态和道德品质等。如他“为什么说你自己是好孩子?”4岁儿童回答“我不打架”或“我不抢玩具”,而6岁的儿童则可以说到一些比较抽象、内在的品质特点,如“我听话,遵守纪律”或“我谦让,对小朋友友好。”
三、从比较笼统的评价到比较细致的评价
学前初期儿童对自己的评价是比较简单、笼统的,往往只根据某一、二个方面或局部进行自我评价,例如,“我会唱歌”,“我会画画”。学前晚期儿童的评价就比较细致、比较全面些。如,他会说“我会唱歌,也会跳舞,可是就是画画不好”。
在整个学前期,甚至学前晚期,儿童对自己评价的能力还是较差的,成人的态度对儿童的评自我评价有着重大的影响。因此,成人对儿童的评价必须适当、客观、公正,任何过高、过低或其它不恰当的评价都是有害的。例如,如果成人对儿童说:“你永远也学不会”,“你总是不会安静”,“你老是爱打人”等等,儿童就会认为自己真的是毫无希望的人,变得没有信心。